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会礼仪与汉语词汇关系刍议(5)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如何才能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 那么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进程中,应当怎样才能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呢?我

五、如何才能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

那么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进程中,应当怎样才能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呢?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普及一定的社会礼仪知识,加强汉语词汇的规范工作,加强汉语词汇方面的教学力度,加强汉语词汇的学术研究。

1.普及一定的社会礼仪知识

要想更好地发挥汉语词汇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普及一定的社会礼仪知识。如果对于社会礼仪不够了解,那么汉语词汇就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不了解社会礼仪,如何很好地去记录、描写、概括、宣传、研究呢?另外,汉语词汇本身就有不少词语源于礼仪文化,如果不了解礼仪,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自然也就会影响到这些词语对于记录和宣传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了。

2.加强汉语词汇的规范工作

要想更好地发挥汉语词汇的积极作用,还要加强对于汉语词汇的规范工作。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新事物和新文化现象不断涌现,加之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词汇也处于不断激增的状态之中,这就需要对于新增的词汇进行一定的规范,使之既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原则,又要符合当前和谐健康文化发展的需要。尤其现在网络语言呈现泛滥状态,其中许多网络词语既没有生命力,又不符合道德规范,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有弊无利,像这类词语一定要淘汰取缔,对于符合道德规范而又特别有生命力的词语可以适当考虑吸收编入辞书之中。总之,一定要加强汉语词汇尤其是新词的规范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包括礼仪文化在内的和谐社会文化建设。

3.加强汉语词汇方面的教学力度

为了更好地普及汉语词汇知识,更好地发挥汉语词汇在社会礼仪方面的积极作用,还应该大力加强汉语词汇方面的教学力度。这就要求在中学与大学积极讲授语文知识和开设汉语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大学应该普及现代汉语课程,像英语和思政课一样作为全校必修课来上。现在大学持续扩招,学生素质较以前普遍降低,其中汉语水平呈下滑趋势,所以必须加强汉语课的教学,建议普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普及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甚至今后可慢慢推行汉语等级考试,像对待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具备教育战略眼光。

4.加强汉语词汇的学术研究

另外,还应该加强汉语词汇的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研究的进展,就不会有汉语词汇领域的深入建设和发展,学术研究也是任何学科和领域发展的最终推动力量。只有加大汉语词汇包括礼仪词汇方面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今社会礼仪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汉语词汇在宣传社会礼仪知识和推动礼仪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礼仪与汉语词汇的关系十分密切,社会礼仪的出现和发展会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会引起部分汉语词义的变化,某些社会礼仪的变化或消亡会导致部分汉语旧词的消亡;另外,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作用。我们要努力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以便更好地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323/423.html



上一篇:曼谷的慢生活
下一篇:脾胃汉字发生与源流考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