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汉语同音词研究综述(2)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多义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判断 多义词和同音词,就它们的关系来说,都是同一个语音形式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同音词与多义词的相同点。但是它们之

三、多义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判断

多义词和同音词,就它们的关系来说,都是同一个语音形式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同音词与多义词的相同点。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最为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应该怎样来分辨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两类词。一般认为,词义之间的相互关联比较密切的是多义词,没有关联的那些是同形同音词。大家对意义之间的所谓的“联系”处理具有一定的分歧。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是对词义关系探索迈出的一大步。“词义有无联系可以从两个角度看:词源上有无联系,现时是否感觉意义有联系。这样就有四种可能:1.词源上有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有联系;2.词源上有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无联系;3.词源上无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有联系;4.词源上无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无联系。”⑤其中,1是多义词,4是同音词,困难的是2、3的处理,作者将两者都归为同音词。在认同符淮青的历时—共时双重区分原则的基础上,张博对于如何更加理论化的区分多义词与同形同音词,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其中词的释义都是参照1996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⑥他将区分方法分为以下几点:1.义素分析法,就是看同音形的释义之间有没有共同的语义构成成分,如果有就是还有联系的多义词,没有的话就是失去意义联系的同形同音词。2.词源考索法,就是通过词的本义或相关义项的词源义来证实我们所推测的意义联系是与词义的发展相关的真实联系还是我们的主观上的臆想出来的联系。3.引申义列梳理法,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多义词的意义在演变中消失了,使得义项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彼此隔绝,这种情况就可以归纳为同形同音词。我们通过把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放在一个平面上来观察其发展演变状况,如果平面上的某一个意义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感觉不到它们彼此的联系,就定为同音词。4.相关比较法,通过和被鉴定词有语义类聚关系的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的释义分类上的比较来判断,所依据的是有语义类聚关系的词的对应性。

由此我们发现,上述所提到的辨别多义词与同形同音词的四种方法,有时候是可以综合运用、彼此为证的。

四、结语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一直是学术界探讨已久的问题,而其中的同音同形词则是研究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关于同形同音词的研究大部分主要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词义条目分类上,也就是词典编纂与同形同音词的研究。其中的问题在于大家针对某一个点在做具体的阐释说明时,所列举的例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使用同一个例子可能会有一点缺乏新鲜感。

① 孙常叙:《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199 页。

②④⑤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第85页。

③⑥ 张博:《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第37—38页。

[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 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 孙常叙.汉语词汇[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4]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5] 张博.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402/444.html



上一篇:汉语补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的生成条件浅析
下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和改革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