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探微程与式解构戏曲表演习练之做功法门(3)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戏曲表演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又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技术。要做到戏不离技,技不离戏,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中西戏剧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程式,

戏曲表演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又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技术。要做到戏不离技,技不离戏,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中西戏剧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程式,而在于是否做到了化“式”为“程”,关键就在这个“化”字上。中国的艺术是程式化了的,西方的艺术有程式而未有程式化。程式化并不是戏曲独有,而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普遍特征,不是简单的技术特征,而是中国民族思维特征之一。[21]程式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戏曲艺术语汇,从“做功”来讲,可以叫做舞蹈性的肢体语言,不需要说话仅用动式来表现,就如同舞蹈语汇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是艺术语汇,同时也是技术手段,任何程式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达到技术的固定化。戏曲艺人习艺之难也正在于此。构建程式性思维方式,便是奠定习艺之人构建戏曲艺术表达的语法与语汇的基础,以程式性的法式与规程演绎故事,才是由模仿性的思维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方式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故而戏谚有曰:“做似非做,未做似做,当做必做,一当百做”。

结语

载歌载舞演故事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属性,聆听委婉的歌声,观赏曼妙的舞姿何其快哉。然而又有哪位观众可以体会得到从艺者习艺之艰辛。业内之技,密不外传也,虚也。实则是非业内之人,无人肯下此苦功习练罢了。“做功”戏谚:“形三,劲六,心意八,无意者十”。[22]戏曲习艺之人能否在舞台表演技艺上有所创和成就,要靠自身的勤奋苦练和钻研创造。入门之法只能引领或帮助你向着成功那条路上迈进,而不能替代你去完成你必须走过的漫漫修习之路。舞台下面千锤百炼,才能把逐步完美的艺术品呈现给观众。不是当场演出时角色情感流露的再创造,也不是演员扮演的剧中人反复不变的再现。戏曲表演是外部形态揭示内心情感,同时又以内心情感作为依据,激发外部形态的各种表演动式,即神形兼备。[23]无论“唱、念、做、打”任何一门功夫,都需要泪水加汗水堆砌而成。一个演员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如果说“形三,劲六,心意八”这三种境界,凭借前辈艺人的引导与自身后天的勤奋是有可能达到,而“无意者十”,即凭心中一念,便能妙造自然地把“程式身段”化为意象之神韵呈现给观众,并引领观众进入浮想联翩,魂飞天外之境是教不出来的,数百年来只有那些天赋异禀者窥透此妙境。戏曲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就是戏的内容,是习艺之人的意识和感觉与智慧才能,神赋予形以无穷的艺术潜在,是以高超的技术和美不胜收又灵活多变的程式来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它不是某个人智慧的产物,也不是某个人创造的某个体系或学派,它是经过漫长历史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

注释: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591

[2]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01

[3]荀况.荀子[M].杨倞注,耿芸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66

[4]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340~341

[5]赵太侔.国剧[A].余上沅.国剧运动[C].上海:新月书店,1927:14

[6]王国维.丛书集成续编/戏曲考源一卷[M].上海:上海书局:69

[7]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261

[8]邹元江.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7-328

[9]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285

[10]万凤姝.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7-9

[11]任法融.道德经释义[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58

[12]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17

[13]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9

[14]张幼麟.挑滑车[Z].北京:CCTV空中剧院

[15]赵太侔.国剧[A].余上沅.国剧运动[C].上海:新月书店,1927:14

[16]黄宇鸿.《说文解字》与民居民俗文化[J].钦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77

[17]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5

[18]邹元江.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1

[19]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600

[20]钮骠.中国戏曲史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50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417/467.html



上一篇:书证的采择
下一篇:中国画存在的根本是文化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