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英雄黑泽明和感官电影(7)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里,把中文批评如何处理《英雄》中的色彩,与相同主题在欧美研究者重量相当可观的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命运放在一起比较是很有趣的。这种横跨主要

这里,把中文批评如何处理《英雄》中的色彩,与相同主题在欧美研究者重量相当可观的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命运放在一起比较是很有趣的。这种横跨主要和次要期刊的调查将显示,保守估计,至少有一打约过去十年内发表的来自中国大陆的文章致力于《英雄》中色彩的分析,还有更多的文章把影片放在张的全部作品中分析。一个自始至终的主题是“金钱本色”的看法:认为影片的色彩风格首先是为了海内外票房收入而设计的。③ 李翔、王家民:《“离魂”与营销策略——论张艺谋商业大片中的色彩策略》,《电影评介》2010年第3期。与此相关联的观点认为《英雄》的色彩运用是一件自觉的“中国的”事情、一个旨在展示同时拥有商业和批评势力的华语电影之降临的民族美学策略。④ 这种认为色彩华丽有助于“国家电影”在全球电影万神殿中找到位置的看法的一个有用例子是周晓明《浓墨重彩空灵诗意——浅析民族哲学在《英雄》影像色彩中的渗透与表达》,《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第46-47页。薛秀平、宋艳峰和王铮芳的《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心理分析》表达了相似的主张,恰当地陈述了《英雄》中对黑色的使用,“张艺谋正是利用这种色彩基底,向世人特别是国际电影市场证明,中国也有大片,中国人也能拍出高成本制作精良的“参奥”影片。”见《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心理分析》,《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按照这种逻辑,色彩是张的“护身符”,是他用来召唤金钱和荣誉并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魔力武器。⑤ 梁金龙:《浅谈张艺谋电影〈英雄〉的色彩运用》,《电影评介》2009年第2期。色彩与票房大卖、赢得满堂彩的中国电影的诞生之间的关联免不了忽视黑泽明:《罗生门》被承认是张在《英雄》中通过色彩完成的多视角叙事的一个来源,⑥ 梁金龙:《浅谈张艺谋电影〈英雄〉的色彩运用》,第15页,《电影评介》2009年第2期;刘勇:《张艺谋和黑泽明电影艺术比较》,《艺术广角》2010年第1期。但《乱》和《梦》没有被提及,认为影片所表达的色彩语言可能除了是“中国的”什么都是的观点也没有。

不过,更有意思的可能是张的电影制作——尤其是《英雄》——对色彩在中国大陆电影研究中的地位的可见影响。很难找到一九八○到一九九○年代的关于色彩的中文研究,尽管张开始作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后来作为一名导演,早在一九八四年的《黄土地》中就激进化了色彩的使用。但是,世纪之交及《英雄》的发行带来了主要的电影研究集合地如《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电影评价》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以及一系列影响力较小的省级和行业刊物上这一主题学术文章数量的稳定增长。到二○○七年,显而易见的是电影色彩开始作为该领域内一个自给自足的美学类别站稳脚跟,至少有一打论文是围绕这个主题的。接着二○一一年历经了兴趣的爆发,而且我已找到这一年二十四种学术期刊中远远超过五十篇探索电影色彩的学术文章。这五十篇文章里,不少于十五篇把张的电影制作当作它们的明确主题,而很少注意(如果有注意的话)近期着手(再)发现色彩的西方电影学界研究。在这些华语研究的正对面,有一种坚定的回顾性共识认为张从一九八○年代起的电影展示了一系列关于色彩的尝试,而且难以逃脱的结论是,恰恰是他持续的色彩参与把这个主题如此坚实地放入了中国电影研究地图之中。

相比之下,尽管过去十年影片已经引起了丰富多样的评论,迄今为止我还不能找到任何一篇用西方语言写就的、把《英雄》的色彩作为其首要阐明主题的学术研究。但是,在此基础上假定张的电影制作对本土外的色彩变革起的作用更小可能是错的。虽然无法马上证实,但或许可以得到充分论证的是,以更风格化的方式使用色彩的电影的近期激增和当代电影研究对这个主题渐增的兴趣,至少部分地是被张和黑泽明这样的导演的色彩运用大胆而复杂的作品所鼓舞的。西方关于色彩的学术研究因而很可能局限于欧美电影制作,① 一个例外是Jacqueline Maingard,‘Screening Africa in colour:Abderrahmane Sissako’s Bamako ’,Screen,vol. 51,no. 4(2010),但我们也许还是会问,像《英雄》这样的全球商业大片对这个领域中色彩的引入起到了什么作用。再者,如果《英雄》帮助提高了批评界看待色彩的眼光,即使是通过潜意识的,我们也许还会问这会对当代欧美电影批评界的基本传统有什么更普遍的潜在影响。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417/469.html



上一篇:中国画存在的根本是文化
下一篇:汉语成语的多角度探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