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英雄黑泽明和感官电影(9)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已经简要讨论了连接《英雄》和《乱》的色彩平行关系,后者无拘无束、文化上不矫饰的色彩运用可能在色彩方面最接近张的尝试。但是,张取道黑泽

本文已经简要讨论了连接《英雄》和《乱》的色彩平行关系,后者无拘无束、文化上不矫饰的色彩运用可能在色彩方面最接近张的尝试。但是,张取道黑泽明对东亚“调色盘”进行的创造性混合给电影研究带来的可能的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的分析。Brian Price在近期一篇文章中提到,色彩的主观力量可以抵消“全球电影愈发定型了的叙述形式”,并且他援引了近期主流内外恰恰做到了这点的红色电影为证。③ Brian Price,‘Colour,the formless and cinematic eros’,in Price and Dalle Vacche(eds),Colour:the Film Reader,p.86.这个观察虽然很准确,但没有考虑到色彩有不仅仅被用来像游击队一样瓦解“全球电影愈发定型了的叙述形式”的可能。如Street所认为的,色彩也有“重新定型”(reconventionalize)的力量,它的长期目的在于彻底缔造一种不同的“全球电影”。我认为这正是《英雄》这部电影所渴求的:以色彩为工具重塑或再设计东亚商业大片的外观和触感。

如果《英雄》的确是这个方向上的初步尝试的话,那么黑泽明的电影是它要过的至关重要的一关。喜爱黑白多年后,黑泽明最终积极投身于抬高银幕上的色彩身价的任务——这个功绩部分是通过他在职业生涯最后阶段追求的一丝不苟的分镜实现的(《乱》的每一幕都这样以绘画的形式被设想好了)。这些分镜带有他对梵?高的激情的清晰印记,不仅体现在它们对轮廓的大胆运用上,还体现在它们对色彩毫无歉意的运用上。黑泽明和梵?高的联系在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梦》的“鸦”一段中在银幕上实现了。影片八段叙事——本身即为对阿伦?雷乃一九四八年关于梵?高作品的黑白纪录片的互文性评论——的这一段里,一个艺术系学生在梵?高画展中漫步。作为对我们的梦是黑白的这种陈词滥调的极好反驳,黑泽明对梵?高的梦的致敬不仅通过这一段饱和色彩的豪爽运用和——更重要地——还通过它所传达的这种强烈色彩主义直通想象大门、可把观者从一种认知模式拉入另一种的信息,探索了一种绘画电影之可能,其方式直接影响了《英雄》。

油画上的颜色甚至在梦这组镜头进入魔幻现实主义之前就已经在颤动并嗡嗡作响,它们的镉黄、普鲁士蓝和鲜绿磁铁一样吸住了观者的目光,就像它们迫使那个学生注意它们一样地毫无疑问。这些颜色有一种结合了色调强烈饱和的深度的宝石般的光泽,好像打了背光一样,衬着美术馆黯淡的灰褐色墙壁和地板,让它们绚丽夺目。学生走过《阿尔勒的吊桥和一群洗衣妇(‘Drawbridge at Arles with a Group of Washerwomen’)》,短暂地与自己斗争了一下,接着向《在阿尔勒的卧室(‘Bedroom in Arles’)》走去。但朗格卢瓦吊桥(the Langlois Bridge)带来的喜悦最后胜出了——考虑到这幅画要归功于浮世绘传统的部分,以及它对拱形桥充满生命力的描绘,这不足为怪。学生转过身来,戴上他的白色遮阳帽(从而表示他是导演的替身,因为黑泽明戴过差不多的帽子),把他的画架夹到胳膊底下,并将自己投射进梵?高画作的油彩漩涡之中。接下来的不仅是分镜运用的巅峰(因为黑泽明实际上在银幕上翻拍了画家的画布);还是一种色彩震颤的狂想曲,因为恰是梵?高的黄、蓝、绿把黑泽明、他在影片中的另一自我和作为观看者的我们拉入了梦的空间:正是色彩啪地一声打开了开关。

黑泽明如此天衣无缝地把油彩转换成了像素,以至于几乎只有在艺术系学生朝洗衣妇奔去的时候,我们才完全意识到影片正在一笔一画地地模仿画中的世界。学生出发寻找去梵?高本人,很快离开了吊桥,并进入了另一幅赛璐珞上的画作《麦田群鸦(‘Wheatベeld with Crows’)》的背景。在这里,他遇到了画家本人,此时这组镜头真的变得像梦了。梵?高突然消失不见了,学生去追他时直接进入了原作——不是电影对画作的再演绎,而是画作本身——踩着厚涂颜料的浅纹,就像它们真的是路上的裂缝一样,接着他一幅幅地走过梵?高的晚期作品,直到最后回到传统的赛璐珞,正来得及看到鸦群在麦田上腾空而起。这组镜头的尾声把学生放回到美术馆,他像个呆住的的亡魂一样盯着自己刚从中回来的色彩景观。整段运用梦境手法来以自由联想的方式反映绘画形式和电影形式之间的历史关系:从电影在绘画中的根源开始,经过前者作为我们的主要视觉媒介使后者黯然失色的道路,到黑泽明自己想通过尽可能像画家一样拍电影,从而复兴那些根源的愿望。如Sat? Tadao如此扼要地评论《乱》所说,“从银幕的一角到另一角…….[黑泽明的电影]像运动的艺术品、一幅巨大的画,其中银幕像画布一样被涂上了色,力量和情感激增”。① Sat? Tadao,‘Ran :shitekinamugen no sekai’,p.335.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417/469.html



上一篇:中国画存在的根本是文化
下一篇:汉语成语的多角度探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