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乐记研究之所思所悟(2)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推理缺乏规范和程序,只能类比,如《乐记》中所论述的问题类比的多,界定的少;直述的多,思维推理的少。因而全书逻辑的系统性和形式化不够强

二、推理缺乏规范和程序,只能类比,如《乐记》中所论述的问题类比的多,界定的少;直述的多,思维推理的少。因而全书逻辑的系统性和形式化不够强。当然,这与《乐记》成书后,后人的补、编、修饰,甚至篡改都不无关系。

三、顿悟多于思维的理性化,《乐记》少于概念的分析,以准确地把握音乐及其本质,全书的表达“意会”的多,这与我国儒、道诸家的历来主张不无相关。如儒家孟子主张“反身而诚”的“尽心”修养,达到“知天”、“知性”;道家老子的“道常无名”(第三十二章),庄子的“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提倡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靠直觉来“无思无虑始知道”(《知北游》)。以上观点一方面给我国的理性思维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它的缺陷;但,不能不承认它能诱发我们丰富的联想,有着广阔的驰骋天地,容易从历史的角度、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认识它们。之所以这样,一如上述辩证逻辑要求把握全部基本要素,全面地看待问题,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而整体总是多属性的,因而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也不能不是多相的,这也就必然地影响到中国的音乐思想在概念和范畴上的多相式。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辩证逻辑在概念上所产生的多相式具有灵活性、多义性、兼容性。以最赋有《乐记》理念的古琴为例,它无柱、无键,但能通过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指法及各种组合,展现出非常强的歌唱性和表情性;它“散、按、滑、泛”的音质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品位;它的散板“偷”半拍,在重拍处用虚音,在弱拍处用实音,奏来使乐曲充满跌宕、写意之趣;它的“吟”有细吟、大吟、游吟、飞吟、长吟、落指吟等细腻表情之分,其表意手法是其他乐器绝无仅有的;它的高、雅、远、深、广、微、精、细的审美情趣,让人体味到它的美学具有儒家、老庄“音乐—艺术—文化—琴道”的多层次。再以中国的竹笛为例,它无键,似乎音不容易准,但它在追求音准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左手的“叉口”手法,即按半孔及用指法变化的方法使音升高或降低;用“控”的手法,即通过气息的控制使音量发生变化;用“气变音”,即通过气流速度及方向的变化使音升高或降低,幅度可达半音。在这一点上比用键的西方长笛的表现力,不能说不丰富、不多样。

四、《乐记》产生于先秦,它的内容深深地渗透着儒家“君为臣纲”、为巩固皇权服务的思想。今天我们在弘扬《乐记》音乐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剔除和批判这种思想的必要性。

五、孔子重视礼,他在《论语》中讲“礼”多达75次(包括“礼乐”并提在内),儒家主张礼乐相成,要让辨异贵贱等级的礼与缓和矛盾求齐求同的“乐”相和、相成。

本著的三点新意

一、本著借考古学之力,以1993年冬出土、1998年5月出版公布于世的湖北楚墓竹简为据来论证《乐记》的成书年代,引战国中期郭店楚墓《性自命出》篇43条竹简内文与《礼记·乐记》的60段内容进行比照,提出《乐记》成书于战国中期及其之前。笔者于2002年12月在韩国国乐学会(KOREAN MUSICOLOGICAL SOCIETY)主编出版的《韩国音乐研究》(STUDIES IN KOREAN MUSIC)第 32 辑(VOL.32)用中文发表了拙论《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音乐思想》,对成书问题作了论述,论文最后说“《性自命出》与《乐记》都是儒家著述,其音乐思想一致;《性自命出》篇为我们提供了《乐记》作于战国的有力论据”。2005年补充后在《天籁》第3期以《〈乐记〉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力证——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为据》为题发表。这是目前所见的《乐记》研究专著中,最早的一部借《性自命出》与《乐记》作比照研究的成果。

二、从训诂学的角度诠释《乐记》,比照《礼记·乐记》与《史记·乐书》的不同处。

1.由于文字在流传的历程中其语义会有诸多的变化,今天的我们对《乐记》都有许多不甚了然之处,如《礼记·乐记·乐化》篇提“礼主其减”,《史记·乐书》把三个“减”字都作“谦”字,提“礼主其谦”。“减”字的基本义《说文·水部》说:“减,损也,从水,咸声”,礼减要求外在礼的形式要简单、简便、简洁、简略、简明、简朴、简要、简易,不可繁杂、繁琐,至为精切。《乐书》作“礼主其谦”,“谦”字的基本义《说文·言部》说:“谦,敬也。从言,兼声”。司马迁在《乐书》中说:“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他提出:“君子以谦退为礼,以减损为乐。”礼谦要求动于外,动于形的礼,要谦逊,敬也,恭也,自谦慎也,要竭情尽慎,所以司马迁把“礼主其减”改为“礼主其谦”。笔者认为《礼记·乐记》的“减”更多地从数量上、程式上要求,故主其减,也许它更符合春秋战国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时期礼减的要求。《史记·乐书》的“谦”蕴涵着心灵的修养,道德的修养,哲学的修养,更全面地体现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也许它更符合秦汉帝国统一强大之后的盛礼需要。《乐记》与《乐书》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说的,它们的引申义亦不尽相同。宋代陈旸在他的《乐书·乐记》的诠释中认为:“史迁谓君子以谦退为礼,而不知其文主进;以减损为乐,而不知其情主盈。未为深于礼乐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512/483.html



上一篇:西方文化对汉语黄色内涵的重构
下一篇:余德泉诗联书法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