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琴名称问题再探(2)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是“古琴”两个字作为复合词出现,但是其本意译为白话文是“古代的古琴”。在构词法上,属于合成的双音节复合词中的偏正式结构,即“古琴”

第二、是“古琴”两个字作为复合词出现,但是其本意译为白话文是“古代的古琴”。在构词法上,属于合成的双音节复合词中的偏正式结构,即“古琴”两字联合出现时,“古”是形容词,意思是“古代的”,用来修饰名词“琴”。上文中谢孝苹先生所引的东汉《风俗通义》文字“古琴歌曲有五,如《鹿鸣》、《驺虞》之类”应当是《风俗通义》的佚文,现存《风俗通义》十卷中数十次出现“琴”字,但均未在前面加上“古”字。而且《风俗通义》中的这段佚文显然与其同在东汉稍早的蔡邕《琴操》中文字有一定联系:“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结合《琴操》前面的文字:“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可以确认琴操中“古琴曲”指的是“古代的古琴乐曲”之意,加上“伏羲氏作琴”之琴并未在“琴”前加“古”字,可以判断此处“古琴”两字联用并非一特定乐器称谓,因此,根据这些文字把“古琴”这个称谓的出现上溯到东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七琴曲歌词一篇中有“梁元帝《纂要》曰:古琴名有清角,黄帝之琴也。”这句显然也是指黄帝时期古代的古琴来理解,不应作固定称谓看。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很多“古琴”二字联用的情况,据笔者统计,至少有数十处之多,而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是在古代诗词中出现,在正史中,却几乎找不到一处“古琴”作为偏正结构合成复合词出现的,这也许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古代古琴并未成为一个固定的乐器称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古诗词中“古琴”二字并用的状况?是不是在古诗词中出现“古琴”二字,就可断定从那时起,古琴就成为固定的称谓了呢?

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思路来分析。

古诗词中出现“古琴”二字联用时,常可以作为一个临时出现的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这种情况下,在琴前加上一个古字,是为了更好地在诗词中体现琴这个乐器的历史悠久和高洁雅致,凸显琴这个乐器自身的悠远古雅的文化品格,塑造一种符合诗歌总体风格的意象和意境。这时,古琴中的“古”字是为了塑造特定诗词艺术境界而置于“琴”前,“古”字也是具有符合其本意的确切意涵的。如前面提到的“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一句,前句中“细笛”是偏正结构复合词,后句“古琴”则也是如此。所以可以做这样的判断,这句中,在“琴”前加“古”是为了和前句“笛”前起修饰作用的“细”形成对仗,这种偏正式复合词不应该作为固定称谓来看待。李白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中有“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句中“古琴”分明是和“长剑”对仗,也不应做固定称谓来看。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如陆游诗《赠道流》:“古琴蛇蚹评无价,宝剑鱼肠托有灵”等等。

在历代古诗词中,提到古琴时,单用一个“琴”字的情况非常之多,其数字可以用万来计。相比之下,数十次的“古琴”二字相联出现的情况着实不多,而且其中又有不少是在诗词创作中为了符合对仗和塑造意境需要而在琴前加修饰性的“古”字。可能有人要问,既然是加修饰性的形容词,为何一定要加“古”,而不是其他?其实不然,历代诗词中在琴前加的修饰性词汇还有“瑶琴”、“素琴”等,而且“瑶琴”、“素琴”在诗词中出现的次数远多于“古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诗词中的“古琴”二字,由于所出现的字句没有对仗等情形,我们也难以判断它到底是否是个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而且由于诗词长于抒情,短于记述,其中的“古琴”到底是指一张对作者所处时代来说更古老的琴,还是为了塑造一种古雅艺术境界,抑或就算是一种乐器的称谓,我们也着实不好判断,比如前文提到的张祜诗句“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等,但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多,和浩如烟海的诗词数量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这就标志着“古琴”这个乐器称谓的出现。何况往往这种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作者的原意到底是不是指“古代的古琴”。

我们也偶可发现叙事性诗歌中提到古琴,但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古琴指的就是“古代的古琴”之意。比如宋代周文璞《古琴歌》:“山人袖携古琴来,形模拙丑腹破穿。上两金字亦残漫,自云得自十年前。十年前宿野店间,野店岑寂无炊烟。只将百钱乞翁媪,回买湿薪煨涧泉。老翁持出一木段,刀痕凿痕斧痕满。秀才望见三叹羡,学琴以后何曾见。此是成都雷氏为,揩摩雷字分明现。持归修治调曲成,曲成他人不肯闻。初弹羑里可释憾,再鼓广陵如雪冤。将归古操次第传,龙入我舟何可怜。”这首诗即讲述一个宋代人偶然在野店遇到名贵的唐代雷氏琴的故事,很明显这里的“古琴”就是“古代的古琴”之意,并非乐器称谓。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512/485.html



上一篇:余德泉诗联书法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下一篇:论王履绘画思想之宗与不宗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