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王履绘画思想之宗与不宗(2)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含义:1跟随;2顺从,听从;3参与;4由,自;5堂房亲属;6副,与“正”相对;7zong(纵),南北相对;8 zong(纵),

“从”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含义:1跟随;2顺从,听从;3参与;4由,自;5堂房亲属;6副,与“正”相对;7zong(纵),南北相对;8 zong(纵),放纵,纵容;9cong(聪),不慌不忙,怂恿,鼓动人做坏事。[6]

“从”在这里是对待前人画法的一种顺从的行动。这种行动是正面的继承,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五代山水画的成功,是‘可从’、‘可宗’的,北宋人‘从之’、‘宗之’,从正面继承,并未有产生伟大的画家,以至走上保守和复古的道路。”[7]讲究师承,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留下的绘画方法是仔细推敲后的成果,无论它不完善或是稚嫩,后人都有责任学习并继承这些实验成果。最早的绘画理论,如: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文章首段,就说明临摹的重要性,追求对古画严谨的学习方式。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之“六法”中的“传移模写”指出的就是对待古画的方式,要规规矩矩地学习前人的绘画方法。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专门记录师承关系的文章——《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详细记录了唐朝以前可考证的画家各自的师承关系。当绘画理论萌芽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师承的重要性并记录下来了。

(二)违

在《应用汉语词典》中“违”的含义:1【动】违背,不依从;2【动】〈书〉离别。[8]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含义:1离开,避开;2违反,违背;3邪恶。[9]

“违”在这里是对待前人画法所采取的排斥、摒弃、另辟蹊径的行动。中外美术史上,任何一个画派、美术流派、美术风格的出现、形成,都与“违”是紧密相连的,它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至于这些具有创造力的美术家们违背前人画法多一点还是少一点,都不可否认地属于另外一种形式的继承。这种“违”的继承方式,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中谈到王履这段话:“对传统的借鉴,是继承,反传统而行其实也是一种继承,不过是从另一角度继承罢了。”[10]从艺术本质论来说,前人所留下的古法,是一个基础,只有有了这个基础,后来的人才可以对它进行质疑、检验、修正,才可以逐渐地接近绘画真理。在对古法不断地批判、不断地继承下,艺术才有了向前发展的可能。从艺术接受论来说,画家创作出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理解,包括这个画家之外的画家们在看到这个作品之后,不一定与作者有相同的情感和理解,他们有各自的理解,回去后根据那幅画可以创作出千差万别的作品。也许没有那幅画,也就没有这许多千差万别的作品被创作出来。比如: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启发了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并于1953年创作了《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

(三)从与违

画家在创作时选择“从”还是选择“违”,是“时”和“理”决定的。薛永年《中国画家丛书——王履》:“王履的‘理’,既不是宋元理学家所主张的先于物质存在的‘天理’或‘性理’,也并非曾被认为的‘古人成家立宗的道理’,而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也包括了在此基础上对艺术规律的正确认识。”[11]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认为,道产生、统帅理,理又产生、统帅法,法体现、服从于理,理体现、服从于道。 [12]可见,前人的法则是排在最后的,“法”要服从于“理”。黄宾虹说:“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理:第一,法则;第二,规律、道理。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解释“理”:“综而论之,理,则体现各种事物自身的特殊规律(法则、原理)。而体现绘画自身的特殊规律者,谓之画理。”[13]

时,时代的规律,被归为“理”。王履的“时”思想影响了石涛“借古开今”(继承并创新“违”),石涛:“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高剑父也谈到过“时”:“无论学哪时代之画,总要归纳到现代来;无论学哪一派、哪一人之画,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与自己的面目呵!”

最后,王履为自己下了一段评论:“谓吾有宗欤?不拘拘于专门之固守;谓吾无宗欤?又不远于前人之轨辙。然则余也,其盖处夫宗与不宗之间乎?”可谓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既没有墨守陈规,也没有远离古法。郑板桥:“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当面石涛还不学,何能万里学云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方熏《山静居画论》:“摹仿古人,始乃唯恐不似,既乃唯恐太似。不似则未尽其法,太似则不为我法。法我相忘,平淡天然,所谓摈落筌蹄,方穷至理。”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512/486.html



上一篇:古琴名称问题再探
下一篇:英汉双及物构式在生命度和方向义上的比较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