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若非岁寒怎知俞敏不凋(3)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俞敏先生在北师大。 后来读了研究生。记得一次我们79级的古汉语研究生集体去拜见先生。我们一共13人:陆先生的研究生4个、萧先生的研究生5个、俞先

俞敏先生在北师大。

后来读了研究生。记得一次我们79级的古汉语研究生集体去拜见先生。我们一共13人:陆先生的研究生4个、萧先生的研究生5个、俞先生的4个。我们研究《说文》的同学里,老大是李建国,老二是杨润路,尹黎云老三,我是老四。那次在先生家里谈的是什么,全记不得了,只记得俞先生对老二(杨润路)说,“你是北京人”,然后又对我说,“你的北京话说得音儿正”。当时我真不知道怎么都说北京话,还有“正不正之分”呢?后来到了UPENN(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次在我的洋老师拉波夫的家里,他让我说“拼音”二字,我就说“pinyin”。 “阿哈,你看,你说的是一个音节!” 拉波夫大声说道。怎么可能呢?我想。于是我又说了一次:“pin……yin”。他笑着说:“你说北京土话啊。”噢,我开始感觉到他在笑我“土”呢。我一下明白过来:俞先生说我的北京话很正,是不是也是说我的北京话“很土”呢?土=地道,直到后来搞了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形态学才明白,才看出俞先生为什么注重发音、为什么注重“土话”的发音了 —— 因为“土音”里面有很多“形态”的信息呢!

陆先生常说:“俞敏的耳朵好使。”从陆先生的神态里,我深深体会到他对俞敏先生的尊重和骄傲。陆先生说过好几次,“俞先生汉藏对音发现了二十八部和十九纽,他说‘章黄用弓箭比有些戴着折光镜用现代步枪还打得还准’。” 文革的那些日子跟陆先生学《说文》最令人开心的是先生讲俞敏的故事,很多都是大家知道的,这里不重复了。后来上了大学,又跟陆先生读研究生,于是可以亲耳聆听俞先生的授课,给我的印象就更深了。记得一次讲到“襄”字,先生对牵强附会“解衣耕”的意思时,毫不掩饰地说:“胡说八道!”哇,这么尖锐,我心里一颤!陆先生和俞先生的风格很不一样,陆先生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直接批评。俞先生则锋芒凛凛,但不张扬;因为他的见解太尖锐、太前沿。记得一次他讲解句法,令我终身难忘。他是怎么解释句子的结构的呢?先生说:汉语句子的结构嘛,很简单,就在北京人聊天、下棋时说的闲话里面。如:

昨儿护城河边儿有个老头儿钓上一条鱼来。

先生做的结构分析非常独到:先时间,再地点,再主语,再动词,再宾语。这是正常格式,但并非所有的句子都是常规格式。先生风趣地说:“我当右派的时候天天扫厕所、写‘小便靠前站’。请问,主语是谁?”听的人都笑了,但心里却啧啧不语 —— 一方面赞叹先生的智慧,一方面痛惜先生的不幸 —— 斯人也而有斯遇也。

1986年我见到先生最后一面,我到先生家跟他告别。就像上次陆先生家里见到的一样,先生没有夸奖,只是一般性地告我:“出国念书不容易。”到国外以后,好几次想跟先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但一想到自己如此碌碌,就又低下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了。不知不觉一下子30年过去了。今年得知我写过词条的一部国外出版的大型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出版了。出版社(Brill)给我了一份总目录,因为自己写了词条,就马上查看登出了几条,我从“双音化、韵律构词学、韵律-句法界面互动”到“四字格、口语-书面语”……突然,一个名字映入眼帘:俞敏。哇,俞先生也列入词条啦! 我马上查了一下列入词条的学者都有谁,结果只有9位,他们是:

1985年8月俞敏、輿水优在北师大。

赵元任(Chao)、周法高(Chou)、董同龢(Dong)、李方桂(Li)、陆志韦(Lu)、王力(Wang)、魏建功(Wei、俞敏(Yu)、朱德熙(Zhu)。

我想,如果从这九位里面再选出更少的人,恐怕还会有俞敏!

我心中暗语:还有什么比这种公认、这种荣誉更能让学者满足、更能令后人仰止的呢?

先生不朽也矣!

呜呼!若非右派、“文革”之“岁寒”,怎能衬出“俞敏”二字之“不凋”也?!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709/522.html



上一篇: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评古代汉语词汇学
下一篇:说文解字的说解方式及现代意义研究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