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4)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弘扬学术文化精神,端正学术发展方向 许嘉璐教授曾说:“徐复先生淡泊身外,唯学是务,学高德厚,平易谦和,乃一代鸿儒之典型,为我辈知其不

五、弘扬学术文化精神,端正学术发展方向

许嘉璐教授曾说:“徐复先生淡泊身外,唯学是务,学高德厚,平易谦和,乃一代鸿儒之典型,为我辈知其不可及而不可不追之者。”道出了徐复先生纯学术化的人生本色、境界及其意义。

1929起至1933年,徐复先生在金陵大学师从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等,专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徐复先生晚年常讲:“季刚先生对于为学之道极为谨严,常教导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我;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并强调:‘搞小学一定要有深厚的文献语言作基础。’”

1936年2月,徐复先生至苏州国学讲习会,问学于章太炎先生,专治乾嘉以来朴学家著作;除随堂听讲,又致力于语源学、方言学的研究,对章黄学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徐复先生在讲课中,时时称引章黄学说,并指出,太炎先生指示青年必读二十一书,季刚先生增益为二十五,是根柢书,是为学“资粮”。徐复先生称之为国学二十五书。即:经学十五书,为十三经加《国语》、《大戴礼记》;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通典》、《资治通鉴》;子部二书,为《庄子》、《荀子》;集部二书,为《文选》、《文心雕龙》;还有小学二书,为《说文》、《广韵》。在《师门忆语》一文中,徐复先生写道:“以上二十五书,包括中国四部中最重要的典籍,可以囊括一切,也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当时社会上盛行梁启超、胡适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列书一二百种,先生认为泛滥不得要领,没有揭示出重点,故提出以上二十五书以纠正此偏向。”*徐复:《量守庐学记》,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149-150页。

先生在古文献的校释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乾嘉考据学的优良方法,切实强调“比合、会通以求真是”。先生在为吴金华《古文献研究丛稿》作序时讲道:“在昔高邮王氏、德清俞氏,号称大师,导夫先路,为人所尸祝久矣,余绎其书,要在比合、会通以求真是。比合者,寻绎文理而求其例,排比文例以见其义也。会通者,由表及里,因声求义,明其源流也。”在为李开《戴震语文学研究》作序时又提出了“精”、“通”、“专”之说。先生强调“学贵精”,“精即发明创造,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原动力。清代朴学之盛,当以此为第一义”;“通谓贯通,亦谓淹通”;“专是说专门之学、专家之业。专的基础是精和通,然后再就一书或一题作深入专门的研究,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先生治学,考订精审,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先生的成功之道,从根本上看,是继承和发扬了乾嘉朴学的优秀传统,即精、通、专,由此而达广博的学术境界,自成大家风范。

徐复先生推崇清初大儒的忧世与乾嘉学术的精微,“示来者以轨则”,其坚韧、朴实、严谨、殉道的精神,引领无数学人献身于学术。关于徐复先生的治学特点和学术特色,笔者曾撰《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概括为:“先生治学大抵以语言学立根基,以文献学致宏大,以考据学致会通,以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致实用,‘精’、‘通’、‘专’为其显著之特色,而根本宗旨则是继承和弘扬中华学术文化精神。徐先生不仅在语言学、文献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以识见卓越著称,以博闻强记闻名,更以数十年来求实的研究方法和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赢得了学人的推服,堪称学界泰斗,一代宗师。”*王华宝:《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第61页。吴金华先生在纪念徐先生时写道:“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的学术传人之一,徐先生在70多年的教学生涯和学术事业中以‘道德文章’著称。最近20多年来,他虽然退休罕出,但上门求教的中青年学者络绎不绝。人们心悦诚服地把他尊奉为中国训诂学界的学术泰斗和精神领袖。”*吴金华:《财经》杂志2006年第16期“逝者”专栏。又载何凌编《吴金华集外集选编》第73页,2012年3月8日印本。吴先生仙逝了,但我相信,他的话将永远留在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从事训诂学研究的人们的心中!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前会长李建国先生说过:“徐复先生热爱训诂学事业,热心学会工作,曾亲自四处奔波,为学会筹措活动经费,创造了80年代中期训诂学会的辉煌,并为后来学会工作导夫先路,厥功至伟。”*李建国:《“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年会”开幕式致辞》,《朴学之路》,第17页。这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有关徐先生对训诂学的贡献及其对后人的启发,应当成为一个不断探讨的课题。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710/524.html



上一篇:说文解字的说解方式及现代意义研究
下一篇:陈会兵教授简介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