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毕达哥拉斯文体的语言阐释(10)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殷商甲骨文约有4500字,《说文解字》收9353字,《康熙字典》收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刘正埮、高名凯等人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了余条

殷商甲骨文约有4500字,《说文解字》收9353字,《康熙字典》收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刘正埮、高名凯等人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了余条古今汉语中的外来词,包括某些外来词的异体或略体。其中,以“形而上学”对译“metaphysics”,始于日本。日本近代学者井上哲次郎、有贺长雄于19世纪末编译《哲学字汇》(1881年初版)即收录此条,并加了按语注明出典 :“按,《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貌似形神兼备的“妙译”,其实遮蔽了“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古义所蕴含的智慧。

梁漱溟较早洞察到了这点 :“中国形而上学的问题与西洋、印度全然不同,西洋古代和印度古代所问的问题在中国是没有的。……中国自极古的时候流传下来的形而上学,作一切大小高低学术之根本思想的是一套完全讲变化的——绝非静体的。他们只讲些变化上抽象的道理,很没有去过问具体的问题。”[46]西方几千年来的“metaphysics”往往流于抽象 :“从追求存在的始基,到以观念为存在的本原,从预设终极的大全,到建构语言层面的世界图景,形而上学呈现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实质与形式等区分,但上述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同时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趋向,即对世界的抽象理解。”[47]

西方的“metaphysics”撇开人的存在本身脱离人的知行过程来谈论存在,这是中国传统的“形而上”所没有的,“形而上”不离乎“形”。虚词“而”巧妙地表达了这点,王夫之指出 :“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也。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无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王夫之还提醒我们注意“形而上谓之道”中“谓之”的深刻含义 :“谓之者,从其谓而立之名也。”[48]在先秦,“道”往往与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庄子·齐物论》云 :“道行之上者谓之道。”王夫之说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49]中国之“形而上”,乃从人的知行过程出发的存在之学;认识与体悟的具体性,便已包含在“形而上”这个表达之中了。

语言系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系统的深层的基础,卡西尔说 :“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了我们所有其他的活动。”[50]一种语言中的基本词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殊的存在样态,是很难转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像“形而上学”这样从其他国家输入的语词,在现代汉语里比比皆是。西方文化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大量翻译过来,事实上构成了现代汉语的思想主体。在这样的语词意义中生存,现代汉语大有“弱丧而不知归”之势。

陈嘉映从现代汉语学术词汇如何与日常语言贯通的角度,阐发了现代汉语的困境 :“语言是给定的,但不是超验的给定而是历史的给定。……我们既要了解这些语词背后的西文概念史,又要了解中文译名的由来;如果这些中文语词有日常用法(但愿如此!),我们就还得考虑术语和日常用法的关系。”[51]如果没有日常生活的土壤,如果学术词汇不能进入日常生活,那么通过移植而来的西文概念将是无根的。

现代汉语思想的无根性,还体现在传统词汇失去了曾有的意味,这是现代汉语思想语汇的另一种危机。金岳霖区分了“意义”与“意味”,指出每一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其中又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52];除了“道”之外,还有“仁义礼义”,这些概念不仅有理智可以理解的意义,还有打动人心的意味。金岳霖写下了一段极为动人的文字:

中国人对于道德仁义礼义廉耻,英国人对于Lord,God大都有各自相应的情感。……因为宗教,因为历史,因为先圣遗说深中于人心,人们对于它们总有景仰之心。这种情感隐微地或强烈地动于中,其结果或者是怡然自得,或者是推己及人以世道人心为己任。……世果衰道果微,至少有一情形,而这情形就是人们对于这些字减少了景仰之心[53]。

“隐微”意味着习焉不察,有弥漫性的渗透力;“怡然自得”,意味着精神上的受用,文化上的在家感;“推己及人以世道人心为己任”,意味着哲思的、宗教式的、精神的情感,可转化为行动的推动力或原动力。可是,由于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的隔阂,对于“道德”“仁义”“礼义”“廉耻”等中国文化基本词,今天我们几乎不再有任何的感觉;“世衰道微”,文化沦陷,继续斯文的使命感从何谈起呢?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727/530.html



上一篇:语言视域和文化情怀论菲华作家吴新钿的文学创
下一篇:汉语与日语中量词枚的比较探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