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毕达哥拉斯文体的语言阐释(13)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绕不可说而盘旋” 作为康德的信徒,洪堡特对康德的评价甚高 :“他(康德)所摧毁的有些东西,再也不可能复生;他所创建的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死

“绕不可说而盘旋”

作为康德的信徒,洪堡特对康德的评价甚高 :“他(康德)所摧毁的有些东西,再也不可能复生;他所创建的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死亡;而最重要的是,他导致了一场在整个哲学史上鲜有前例的改革。”[7]154但是,他对康德哲学未能回答自己关心的问题而感到失望。1803年10月22日,在给布灵克曼的信中,洪堡特写道 :“就著作来说,我对德意志形而上学……已经彻底厌倦了,但我相信,可以通过另一条途径达到形而上学的观念。”[7]184

洪堡特认识到,根据一些抽象而普遍的原理、范畴、规则来定义人及其语言,只是研究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实践的、经验的途径,即细致观察、描述所有人类群体(包括个人)及其语言,有关人及其语言的抽象定义才能不断丰富充实,而日益接近完善。洪堡特的学说包含一种“绝对的不可理解性”:他偏爱形式上很美,但逻辑上有失准确的长句,并且喜欢使用柏拉图式的晦暗参半、模棱两可的表达;他的理论具有矛盾的两面性,还有深刻的神秘性;他在理论上宣称语言的起源和本质深不可及,在实践上又一直在努力揭示语言的奥秘,希望自己像康德教导的那样,去“塑造他自己类型的形而上学”[7]184-186。从洪堡特身上,我们见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影子。现代语言学所关心的诸多问题,洪堡特当年大都已经考虑到了。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理论家、思想家都认识到了自身话语的“危机”,而在“语言学转向”中自我调整,通过具体的美学观照蓬勃其抽象理念,提出了诸多“生产性”(productive)理论。

胡兰成(1906—1981)的文章以《山河岁月》为标志,分为两个时期。1944年,胡兰成结识张爱玲。“我给爱玲看我的论文,她却说这样体系严密,不如解散的好,我亦果然把来解散了,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解甲归田,一路有言笑。”此后,胡兰成“尽弃以前的文笔从新学起”,其文字由原来的整饬拘谨一变而为摇曳多姿。胡兰成自认,从张爱玲这个“九天玄女娘娘”那里得了“无字天书”,习得“用兵布阵”,他说 :“我知文章是四十岁后”,“我若没有她,后来亦写不成《山河岁月》”;“中国文明就是能直见性命,所以不隔”[65]。胡兰成的《山河岁月》《今生今世》两本书,可谓对于张爱玲的文字回向。

1977年,胡兰成大声疾呼一种“讲思想理论的文学”,他说 :“今天最贫乏的就是理论。今天文学上最不足的是知性。……你看文艺作品,看一件已经创造好了的作品,但理论文则是教你自己去开出世界,自己去创造作品,不限于文艺。是这个缘故,所以史上凡新时代开始,皆是理论文当先。……好的理论文必是叫人读了兴发的……兴发则是知性的”;“今人以为理论文不可是文学,这个观念先要改变”[66]。

若不因人废文、因人废言,平心而论,胡兰成之论可谓切中肯綮。钱锺书的《管锥编》征引诸多笺注家、批点家、评论家、考订家的文字,须“调停他们的争执,折中他们的分歧,综括他们的智慧,或者反驳他们的错误”[67];可谓“博览群书而匠心独运,融化百花以自成一味,皆有来历而别具面目”[31]1251。其中,处处可见小说家的手眼,即以小说家的眼光阐发典籍;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直见性命”,其创作之愉悦隐约可见。钱锺书在《管锥编·老子王弼注》第17节中用了整节文字证明:盖修词机趣,是处皆有;说者见经、子古籍,便端肃庄敬,鞠躬屏息,浑不省其亦有文字游戏三昧耳[68]169-188。走在语言之途,不知“理论文”亦可是“文学的”,缺乏有意为文的“兴味”,“道”将不可“道”。

汉唐儒学多通过经典“注疏”的形式予以言说。我们知道,汉语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得以体现,句子的构成与理解,主要依靠语义。只要把词的意思以及意思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一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注疏”形式体现了汉语的这一语义句法精神。作为随文释义的一种解经方式,“注疏”覆盖了儒释道的典籍,其目的是通过训释疏通古语文字的难解之处,以助于学者寻求圣贤之义。“注疏”体式有训诂、传记、说、微、章句等,它或重视训诂(汉儒),或重视义理(宋儒)。作为经典的注经者,受文本主题的限制,只能对古代圣人言语作逐行式的回应,即在文本所允许的意义空间里阐发自己的理解,而无法游弋于概念与概念、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时代之间的多种联系之中,自由地反思文本。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727/530.html



上一篇:语言视域和文化情怀论菲华作家吴新钿的文学创
下一篇:汉语与日语中量词枚的比较探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