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汉语研究》期刊栏目[01/26]
- · 《古汉语研究》投稿方式[01/26]
- ·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1/26]
传抄古文整理与研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 ”等以往没有解决的俗字。 关于传抄古文的国别,目前已经有几位学者论及,主要观点是古文属于齐系文字,这已为现今学界所接受。本人通过
”“
”“
”等以往没有解决的俗字。
关于传抄古文的国别,目前已经有几位学者论及,主要观点是古文属于齐系文字,这已为现今学界所接受。本人通过材料的比对发现,《说文》、三体石经等古文的性质比较接近;而《汗简》《古文四声韵》等晚出书籍中古文的性质呈现另一特点,在讨论古文的国别时应该将两者区分开来。该成果认为《说文》、三体石经古文确如学者所言,它们具有明显的齐系文字特征。至于《汗简》《古文四声韵》古文,成果通过“《汗简》《古文四声韵》中古文与古文字形体对照表”的数据统计,得出《汗简》《古文四声韵》中古文与齐、楚两系文字相合程度最高,在此基础上可对传抄古文的国别性质进行初步判断:传抄古文属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文字,其中齐鲁文字应是主体,但也受到其他国家文字影响,尤其是楚系文字,《汗简》《古文四声韵》二书中所收古文体现出大量的楚系文字特征。
成果的专题研究部分主要包括研究部分以及材料整理。研究部分共收录研究文章16篇,其中有3篇文章是据传抄古文考证古文字,分别考释了簋铭中的“
”、师
鼎铭文中“
”、甲骨文中的“觞”等字;3篇文章据传抄古文校正传世典籍,包括校正《尚书》中的“敉”字、校正《尚书·金藤》中的“诮”字、校正《老子》篇中的“胜”字;5篇古文碑刻研究专论,包括宋代范氏家族墓地所出砖志研究,灵岩寺石壁文字考释,郑州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所出蔡氏古文墓志铭简论,山东龙泉庵古文楹联新考、跋古文石刻;另外还有2篇古文学术史及古文形体考释专论;2篇古文印章专题研究。
整理部分,成果中收录了古文形体检索表。因为目前已有的各种古文工具书都不利于古文形体的检索。以现有的《传抄古文字编》为例,该书按《说文》体例排列,已经比较容易查检。但是该书只适合按照释文去查找古文形体,例如想找“李”字古文,直接翻到该书卷六木部即可。但若知道古文形体想查找释文却是相当不便。因传抄古文形体发生了较大的讹变,很多还使用了假借关系,难以识读,例如下一方古文印:
(《学山堂印谱》),印文不易释读,其实该印释文为“死是老闲生也得”(语出唐元稹诗歌《放言》诗五首之第一),该印中“是”“老”“生”“也”几字都不易识别,若按照现在的传抄古文工具书籍,很难查找。但若按照本人新编写的形体检索表就十分容易查检,因为新检索表中都是按形体所含偏旁排列,查“穴旁”内
为“是”字古文(《传抄古文字编》第149页收《古文四声韵》形体)、“山旁”内
为“老”字古文(见于《订正六书通》第215页)、“宀旁”内
为“生”字古文(见于《订正六书通》第130页)、“攴旁”内
为“也”字古文(见于《订正六书通》第220页)),这些形体与印文一致,故印文释文便可解决。考虑到学界目前尚无这种古文检索类工具书,所以本人编订了古文形体检索表,学者若再遇到不认识的古文形体,翻检该表便可知晓,此表的编写对于查找古文形体是十分便捷的。
在整理的第二部分,成果对古文印章进行了辑录。以往的古文研究多注重《说文》《汗简》《古文四声韵》等古文书籍,很少有集中整理古文书写材料的,此次笔者还对古文印章进行了专门整理,共翻检印谱数十部,筛选出古文印章一千多方,有的印谱另附上释文;有的印谱释文存在问题,重新校释。为了直观呈现,在成果中编写了表格,节录其中200方古文印,并列出印章出处、刻印者、时代以及释文,可以说这是整个学界第一次对古文印章进行辑录与整理。
在整理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汗简》《古文四声韵》中古文与古文字形体对照表”。表格收录可对应的古文及古文字形体,如此处理简单明了,也避免了逐条疏证形式所引起的堆砌材料的弊病。表格还列出了古文字的时代、国别,有助于了解古文的来源时代以及演变过程;且该表对古文的国别研究作用重大,成果第八章“国别问题研究”中做出的国别统计结果就是依据此表格。
三 成果的价值
该成果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文字学。古文记录的是古文字形体,两者可相互印证,古文对于疑难古文字的考释,十分重要。同时古文自身反映的通假、同义换读现象,对出土文献中字、词解读也有很大裨益。而且古文中含有秦汉文字资料,还包括大量的俗字,对古文的整理无疑有利于这些文字材料的研究。2.对于艺术学。以古文刻写的碑刻及玺印材料很多是艺术佳品,碑刻材料如碧落文、阳华岩铭、宋代魏闲墓志、党怀英古诗石刻、元代古文大风歌碑;玺印材料如《飞鸿堂印谱》《谷园印谱》《养正楼印存》《学山堂印谱》等都收录了大量古文印章。可以说,该成果为艺术学提供了材料。3.对于历史学。古文碑刻材料本身便是一种史料,以蔡氏古文墓志为例,志文一共四百余字均以古文刻写,是一篇难得的史料。又如范氏墓群所出古文砖所反映出范氏一家的情况对研究范氏家族,探讨宋代官制、丧葬习俗以及方城地区文化均有重要作用。还有很多以古文刻写的碑刻材料,对于研究古代的民俗、宗教都有重要的价值。4.对于文献学。很多古文的出处是传世典籍,如三体石经古文出自《春秋》《尚书》;《汗简》《古文四声韵》所采录的文献达数十部。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存在很多讹误,现在学界多利用出土资料来校释传世典籍,其实利用传抄古文也可校订典籍,成果中古文的价值一章笔者曾专门举例讨论此点。至于出土文献,上文已论述颇多,出土资料尤其是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实为一家之属,这也是王国维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的直接体现。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zonghexinwen/2022/0404/624.html
上一篇:高本汉与中国语言学研究
下一篇:《千古风华 筑梦渭南》非遗项目拍摄花絮——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