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演变研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由及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状态动词的研究现状 1.2.2 谓宾动词的研究现状 1.3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界定 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由及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状态动词的研究现状

    1.2.2 谓宾动词的研究现状

1.3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界定

1.4 文献及研究方法

    1.4.1 文献说明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上古汉语前期谓宾状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2.1 A类谓宾状态动词

2.2 B类谓宾状态动词

2.3 C类谓宾状态动词

2.4 D类谓宾状态动词

2.5 小结

第3章 上古汉语中期谓宾状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3.1 A类谓宾状态动词

3.2 B类谓宾状态动词

3.3 C类谓宾状态动词

3.4 D类谓宾状态动词

3.5 小结

第4章 上古汉语后期谓宾状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4.1 A类谓宾状态动词

4.2 B类谓宾状态动词

4.3 C类谓宾状态动词

4.4 D类谓宾状态动词

4.5 小结

第5章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历时演变

5.1 谓宾状态动词的程度量

    5.1.1 程度量研究状况

    5.1.2 谓宾状态动词与副词的共现变化

    5.1.3 谓宾状态动词的程度量大小、等级情况

5.2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谓宾指称化

    5.2.1 指称化研究状况

    5.2.2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指称化的情况

    5.2.3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指称化的动因

5.3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叙实性

    5.3.1 叙实性研究状况

    5.3.2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叙实性情况

    5.3.3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叙实性的原因

5.4 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主导词现象

5.5 其他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表

文章摘要:谓宾状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指可带谓词性宾语且表达静态的动词。考察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历时演变,可拓宽谓宾状态动词的研究范围。本文一共六章,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阐述选题缘由,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梳理状态动词、谓宾动词的研究现状,界定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概念、范围和分类,介绍上古汉语的分期、文献选择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考察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在上古汉语前期、上古汉语中期和上古汉语后期的具体使用情况。依据谓宾的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类:A类(只带谓词性宾语的状态动词)、B类(可带谓词性和体词性宾语的状态动词)、D类(可带谓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的状态词)、C类(可带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的状态动词);探究四类动词具体成员的相关情况,包括使用频次、句法功能、谓宾类型、语义角色。同时,对B、C类中具有相同语义的动词的主导地位进行考察。第五章,考察谓宾状态动词在上古汉语三个阶段的历时变化,包括程度量、谓宾的指称化、叙实性、主导词、句法功能、语义角色等情况。第一节探究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程度量,总结不同阶段的程度量特征;第二节描写各阶段的指称化情况,从语言的经济性和认知的凸显性探究谓宾状态动词指称化的动因;第三节描写各阶段的谓宾的叙实性状况,从谓词的语义特征解释谓宾状态动词的叙实性。此外,对B类和C类相同语义动词组的主导词从易知性上进行分析,从概念依存结构角度举例分析只能带宾语动词和可带可不带宾语动词的现象,从认知的凸显性对动词带宾语形式作解释。第六章为结论。总结研究内容,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点,明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H141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2/0130/598.html



上一篇: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探讨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
下一篇: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金守拙古汉语研究中的韵律现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