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B站很火的上古汉语发音视频很惊悚?专家说:这(2)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三千年前的古代世界,“r”颤音非常流行 除了郑章尚方的《古音韵》,还有一本古音系的书也是很受推崇的,是去年在中国发表的美国学者白一平 ()

在三千年前的古代世界,“r”颤音非常流行

除了郑章尚方的《古音韵》,还有一本古音系的书也是很受推崇的,是去年在中国发表的美国学者白一平()与法国学者(萨gart)

《中国古代新建筑》重构了3000多年前的汉语,共包含5000个汉字。两位作者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出发,从声母、元音、声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两位作者对古音问题的看法。

主持本书中文翻译的佛罗里达大学赖国龙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古汉字虽然没有拼音,但有“翻切”的转录方法,即使用“前一个汉字”。汉字的声母,加上最后一个汉字的韵母和声调,用两个字拼出第三个字的读音。”

以“东”为例,范切是“德+”红”(d+ong)等,简洁易懂。赖国龙在B站看过古音朗诵视频后,认为业余爱好者用郑章尚方先生的象声词来模拟古人的发音,是有理论依据的。 “这是对八九离十的古音的近似演绎。虽然可能不是古人的原音,但这种对古文化的兴趣和弘扬值得鼓励。”

” 粗音 班级是可以确定的,但是构造单个单词的发音然后一起发音就另当别论了和外国人在一起。”国龙说:“如果我们是研究古音的专业人士,去春秋战国旅行,我们可能还无法与当时的人们交谈。”

“中国古代新建筑”

那么,有没有相似之处古汉语中的拉丁文“r”?颤音呢?赖国龙告诉记者,俄罗斯语言学大师雅洪托夫(1926~2018)认为,中国古代有颤音。雅洪托夫的观点也得到了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普利本和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方贵(1902~1987)的赞同,“当然,也有其他学者有不同意见。这很正常。” “

对于拉丁语中的“r”,罗马人幽默地称之为“littera canina(狗的信)”,意思是读这封信。颤音就像狗的低沉吠声。 “官居”第一句中的“官”字,在云殿网古音系中为“kro:n”。其中的“r”震惊了网友。颤音的音标。

在赖国龙看来,语音中的颤音不止一种,辅音组中的“r”只是其中之一。蒲立本认为,古汉语的颤音“r-”后来演变成了中古汉语的侧音“l-”,李方贵认为,颤音“r-”演变成了中古汉语的半元音“j-”。中国人。它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后来这个发音就没有中文了。现在的中国人,除非经过专门的训练,否则是不会发音的。

那么,这个我们现在觉得极其难懂的生僻读音,在三千年前就流行于古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是的,这是当时肯定存在的语言现象。”赖国龙说。他告诉记者,语言学家潘无云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他根据动物的声音推测古代声音的虚构。罗马人对“狗信”的比喻可能不是凭空而来的。

“据我所知,罗马人对‘狗的信’的比喻也与当时的讽刺文学有关;而人类对动物叫声的模仿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不同的??和文化。”赖国龙说。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

编辑|段雪莹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zonghexinwen/2021/0902/546.html



上一篇:广东难懂的一个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
下一篇:唯一高考不加分的少数民族,会说神秘古汉语,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