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毕达哥拉斯文体的语言阐释(15)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旧“名”未去而新“实”已生,新“名”已立而旧“实”仍存,名实混乱,“名实相怨”(《管子·宙合》),人们“不顾其实,

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旧“名”未去而新“实”已生,新“名”已立而旧“实”仍存,名实混乱,“名实相怨”(《管子·宙合》),人们“不顾其实,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众口熏天”(《吕氏春秋·离谓》,加剧了社会的无序状态。“名”“实”关系,成了先秦诸子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孔子的“正名”、墨子的“取名以实”、老子的“名”与“常名”之辨、庄子的“辩无胜”等,既是语言学的问题,也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对这一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

儒家的“正名”思想提出慎言重辩,是为了正人心、息邪说,是为了重建政治、伦理秩序,规范混乱的社会现实,而把语言当作实实在在的工具。墨家语言观主张立言要有历史根据,符合经验事实,有益国家百姓之利,同样有功利主义的一面;墨子的“取名以实”隐含承认现实合理性之意,故孟子力拒之。道家的道言观是从语言批判开始的,它区分了指谓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常名”与“名”,认为本体世界有难以把握的一面,对“可说的”“不可说的”作了哲学的划界;道家对语言的态度是“即言即不言”“即辩即不辩”“即言即道”,以言泯言,以辩去辩,超越是与非、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的僵硬对立,通过“得其环中”的“大言”找到通往“道”的坦途,这种超语言学的态度富于形而上学的意味,较之于儒家、墨家正是一种哲学的态度。

围绕《老子》第一章,钱锺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首先将“道”与“逻各斯”并举,确立了两者的联系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三两个‘道’字为道理之‘道’,第二个‘道’字为道白之‘道’……即文字语言。古希腊文‘道’(logos)兼‘理’(ratio)与‘言’(oratio)两义,可以相参,近世且有谓相传‘人乃具理性之动物’本意为‘人乃能言语之动物’。”[31]408张隆溪翻译了钱锺书所注明的乌尔曼原文 :“(逻各斯)具有两个主要的意思,一个相当于拉丁文oratio,即内在思想借以获得表达的东西,另一个相当于拉丁文ratio,即内在的思想本身。”[72]显而易见,钱锺书关心的语言不是传统工具论的语言,而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语言,是与“道”紧密相关的“道言”。这表明词章之道即思维之途,或“思”即“言”。

“名可名,非常名”;“名”如《书·大禹谟》“名言兹在兹”之“名”,两句申说“可道”。第二五章云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三二章云 :“道常无名”,第四一章云 :“道隐无名”,可以移解。“名”,名道也;“非常名”,不能常以某名名之也;“无名,天地之始”,复初守静,则道体浑然而莫可名也;“有名,万物之母”,显迹赋形,则道用粲然而各具名也。首以道理之“道”,双关而起道白之“道”,继转而以“名”释道白之“道”,道理之见于道白者,即“名”也,遂以“有名”“无名”双承之。由道白之“道”引入“名”,如波之折,由“名”分为“有名”“无名”,如云之展,而始终贯注者,道理之“道”[31]408-409。

孔安国注“名言兹在兹”云 :“名言此事,必在此义;信出此心,亦在此义。”也就是说,“名”即“义”。钱锺书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反复申说的都是“道”如何“可道”的主题;接着,以老解老,分说“名”对“道”的言说方式:不可对象化者,道以“无名”为其名;此种非对象者落实为符号,字之曰“道”;不可命名之“道”,不能以有固定意义之“常名”相待。“无名”是对“复初守静”之“道体”的呼唤,“有名”是“显迹赋形”之“道用”的描述,此即所谓“道用粲然而各具名”。《谈艺录》有云 :“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着文字;表现冥漠冲虚者结为风云变态,缩虚入实,即小见大。”[73]两者可相参。

“首以……继以……”句,将“道理”“道白”的链接处清晰呈现,并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环环相扣,揭示了道与言、道与逻各斯之间“亲密的区分”。再以“波之折”的下贯,“云之展”的生成,体现由混沌一团到云舒云展的秩序;最后总提“而始终贯注者,道理之‘道’”一句,凸显有无相生、体用不二的关系。钱锺书如此细密的析解,将“道可道,非常道”玄妙的琢磨,落实为“名可名,非常名”的语言辨析,这正是典型的语言批判的方法;如论者所言,这转换了一个哲学分析的角度,去探究不可说之“道”在什么意义上在何种系统中成为我们可以言说之“道”[68]27-34。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727/530.html



上一篇:语言视域和文化情怀论菲华作家吴新钿的文学创
下一篇:汉语与日语中量词枚的比较探析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